珠海:建立“三张清单”制度 打造湾区“场景实验室”

2025年08月12日 14:33:45场景实验室浏览量:0次

     “从起飞到降落只用了20分钟,窗外是蓝天碧海,脚下是万山群岛,这体验太震撼了!”7月中旬,深圳市民邓先生乘坐空客H135直升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直飞珠海东澳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城海岛低空快线的首批乘客,他经历了一场难忘的“低空+海岛”之旅。

  不止“低空+海岛”,“低空+文旅”“AI+政务”“机器人+医疗”等应用场景正在珠海遍地开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年初,《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印发实施。珠海在全国首次把应用场景作为重要抓手写入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提出建立遴选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需求能力清单、标杆案例清单“三张场景清单”制度,优化场景遴选标准、场景征集机制、场景发布模式。这三张清单共同构成一份“英雄帖”,诚邀企业共同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既解城市治理之渴,又圆企业掘金之梦。

  向科技企业发送“外卖订单”

  在传统创新模式中,企业和研究人员常面临“技术孤岛”与“需求错位”困境,很多创新成果止步于实验室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往往要进行复杂场景验证,传统市场难以提供这样的测试环境。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经济体制改革科负责人表示,应用场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和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重要途径,“发布创新应用场景能力清单和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是以场景创新为杠杆撬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耦合,构建强大‘场景驱动’推广生态的重要抓手,也是加速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率先在珠海应用、推广、迭代的有效手段”。

  据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消息,截至目前,珠海已分类别、分区域、分批次公开发布约170个应用场景机会、87项能力、218个创新产品,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卫生、能源基础设施、政务服务领域的多个场景需求。

  在科技企业看来,这就犹如一份政府向他们发出的“外卖订单”,每一道“菜品”都是技术落地的新机遇、产业升级的新空间。

  这体现出珠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思路转变——与其直接给企业发补贴,不如给企业发“场景”,为前沿技术提供测试场和市场。

  以人工智能领域的场景需求为例,清单提供的场景涵盖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优化交通物流智能监测系统,可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在智慧政务领域,用AI审核系统实现审批流程自动化,能大幅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在教育智能化方面,借助AI设计个性化教学指导方案,可优化教学全流程……

  这些应用场景,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商业研发机会、助力其拓展智慧城市市场,还有助于提高市政、民生等领域的运行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体验。

  专家评审立项破除准入难题

  为了让合作更顺畅,珠海在全省率先试行以专家评审立项的方式实现场景供需合作,由专家把关,助力企业形成可盈利的商业模式,破解新技术、新产品准入限制难题。

  广东格迅降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迅降碳”)是一家专注于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港资企业。2024年底,该公司成功通过珠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场景专家评审,并在香洲区凤山科技园实施集中供冷节能改造项目。

  通过波谷时段制冷蓄能,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节电24万度,相当于72吨标准煤。相比传统分体式空调,每年可为园区租户节省电费56.7万元,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该项目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按供冷量收费,预计3年收回投资成本,不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还可创造园区、租户和企业多方共赢局面。

  “凭借凤山科技园集中供冷节能改造项目的成功示范,我们打开了产品落地应用的广阔市场。目前,公司正与香洲区多家商务楼宇载体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节能改造。”格迅降碳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这些有真实需求、有政策支持的应用场景,企业不仅能获得首单收入,更能积累宝贵的行业案例和数据,为后续市场拓展打下基础。

  除了开放场景,珠海还建立起一批线上线下服务载体,如香山全球科创路演中心首创场地“双免”优惠,提供场景发布、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技术转移全链条服务;在“香链通”产业服务平台上,企业可以随时“点单”,政府安排专人“接单”,服务又快又贴心。

  以应用场景的开放合作为切入点,珠海已推动净宇智能等一批优质创新企业在此“落地生花”。随着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加速流动,开放的应用场景或成为珠海最大的营商环境,为中小城市突破资源限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
广东园区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