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东坚达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工人在锦纶加弹机上作业
2025年第三季度,汕头金融领域持续精准发力,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地方经济的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6012.46亿元和3436.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6.9%,增速分别比全省增速高1.9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7位。全市金融数据表现亮眼,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保持高速增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愈发紧密。
在广东坚达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场技术与金融融合的变革正在上演。纺丝车间内,一缕缕比发丝更细的锦纶丝正从喷丝板中喷涌而出。这些承载着技术突破的丝线,经卷绕车间冷却、集束、上油后卷成丝饼,最终通过加弹车间拉伸定型,成为高端运动服、泳衣和内衣的核心原料。这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企业,正凭借一条新投产的智能化生产线,将本地纺织产业链的本地化率提升至新高度,而这一切,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作为粤东纺织产业升级的标杆企业,坚达聚纤在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中曾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高端设备购置与新产线建设需巨额资金投入,但传统贷款期限短、抵押物要求高;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周期长、现金流波动大,与短期贷款还款节奏错配。2025年第三季度,企业迎来转折点——由汕头农行牵头的2.8亿元制造业中长期银团贷款成功落地。该贷款不仅以合理利率覆盖企业需求,更创新设计“按项目进度灵活还款”模式,并将技术专利纳入增信评估体系,彻底打破“轻资产、重研发”企业的融资瓶颈。
“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坚达聚纤负责人表示,新生产线投产后,企业产能将翻倍提升,企业更有信心持续投入研发,巩固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汕头农行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推动线上线下金融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各类型企业融资需求。在主要金融产品上,除了传统的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之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推出了“科创贷”“科技e贷”等纯信用特色产品,解决了科技型企业担保物少、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密集等痛点。同时还创新推出“科技创新专利贷”,该产品旨在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缺乏有效不动产抵押物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痛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数据显示,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484.72亿元和683.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7.3%,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7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7.74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居全省第5位。企事业中长期贷款呈现持续回暖趋势,9月末,全市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1094.17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分别比8月末、6月末、上年同期提升1.4个、2.0个、1.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增速稳居全省首位,9月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26.0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并持续稳居全省首位。
“金融支持不仅体现在规模增长,更在于结构优化。”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紧扣“金融为民”主线,从政策资金“加法”与融资成本“减法”双向发力,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持制造业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前9月,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带动地方法人银行为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69.47亿元;运用再贴现工具支持银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票据贴现资金4.04亿元;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牵引带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贷款签约金额22.07亿元、贷款余额16.82亿元。联合相关部门引导银行机构继续发挥好制造业服务中心融资服务功能,5家制造业服务中心累计放款22.91亿元。
在多方合力下,辖区制造业贷款增长动能强劲。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将锚定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立足“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发挥侨乡优势,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强化政策协同,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投向和结构,加强金融要素保障和优质金融供给,为汕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
来源:广东园区招商网
展开